Page 1 of 1

不同类型的可穿戴生物识别

Posted: Mon Feb 17, 2025 10:54 am
by relemedf5w023
他说:“我将这个转折点与家用技术的‘传感器化’联系起来。” — 它为日常用品的数字化创造了机会。现在我们可以将我们想要的一切数字化,健康和健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实际上可以将传感器嵌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设备如何改善个人识别?

开发生物特征身份管理技术的公司 M2SYS Technology 的阿里芬·侯赛因 (Arifin Hussain) 表示:“通过蓝牙、Wi-Fi 或 NFC 无线技术与智能手机或电脑相连的可穿戴生物特征识别设备(如谷歌眼镜、智能手表和手环)为各个领域的人员识别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医疗保健、银行和金融服务以及物联网是各种身份场景中存在巨大机遇的领域的例子。”

标准比你想象的更接近
令人惊奇的是 , 行业生物识别IT标准即将出现。 此类安全标准的制定 主要由行业联盟快速身份在线(FIDO)进行, 微软、亚马逊、谷歌、联想、宏碁和黑莓均参与其中。

例如,其中一项新标准将允许共用一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的不同家庭成员使用指纹登录他们的 Facebook 帐户,而无需手动输入密码。

然而,鉴于设备类型和应用的多样性,完全制定领先公司的智能手机不违反个人数据保护法
埃琳娜·戈雷特金娜| 2014年12月30日
这是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事实是,今年9月,NCC表示,包括苹果、三星在内的多家大型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非法收集用户信息,而根据当地法律,每家公司都必须将这种意图告知消费者,并且不得收集超出必要范围的信息。

此前,中国制造商小米遭到了调查,该公司生产 南非电报数据 的廉价智能手机在亚洲特别受欢迎。小米智能手机被发现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用户通讯录中的数据。该公司道歉并承诺修复默认设置。

然而,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多款机型会自动将用户数据传输至该公司位于中国的服务器。随后,NCC委员会开始对小米产品以及另外两家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通讯进行独立审计。随着台湾政府对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网络威胁越来越警惕,对大陆智能手机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

随后,调查部门决定扩大调查范围,涵盖十二家国内外领先制造商的智能手机。最终,该委员会得出结论,小米、苹果、三星、索尼、LG、HTC、华硕等接受检查的制造商没有违反个人数据保护法。

足够数量的标准将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然而,多年来一直敲响主流 IT 大门的生物识别技术似乎已经获得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