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針對歐洲的數位外交政策:「『布魯塞爾效應』(歐洲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監管影響)確實存在,但這是默認發生的事情。沒有人真正看清你想要產生影響的地方,然後採取措施實現它。你只需制定立法,然後讓它影響其他人。在某些地方,這可能是好事。但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會擾亂情況。」
關於如何結交(和維持)朋友: “如果你想成為監管超級大國,就不要只像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那樣做。你不想用你不得不接受的法規來欺騙其他人,這可能會摧毀他們的市場。所以這是我們的請求。以更全面和戰略性的方式看待這些事情,你將能夠利用你目前正在錯過的很多機會。”
關於優先事項:「第一個領域是網路。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每個人的切入點。然後是與安全相關的連接。5G 辯論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種捆綁。一旦你從 5G 樹上摘下一顆櫻桃,所有其他事情就會開始匯集在一起,因為那時你必須篩選你的投資。」
關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下一步是嘗試確定哪些 中國資料庫 成員國可以加入。這需要成員國為了自身利益而這樣做。此外,他們還看到可以促進海外商業利益,因此這不僅是一項幼稚的政策,而且可以賺很多錢。”
本週專家
本週我們將深入主流,聚焦阿爾瓦羅·貝多亞 (Alvaro Bedoya),他最近被任會委員,隨著該聯邦機構加倍加強其數據保護執法作用,他在隱私領域的背景很可能會得到充分的利用。
貝多亞的選擇是有爭議的。這位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畢業生是一位著名的隱私權倡導者,他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臉部辨識和其他技術的潛在濫用。他是喬治城大學隱私與科技中心的創始主任。他將成為聯邦貿易委員會五人委員會董事會中的第三位民主黨人,這使得由莉娜·汗領導的機構能夠推進拜登的議程。
「我們對這些系統知之甚少。我們不知道它們如何影響隱私和公民自由,」這位出生於秘魯的學者在2016 年關於面部識別濫用的合著論文中寫道。